点击播放《彭山之恋》
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生态胜景•大爱彭山
您当前的位置: 主页 > 景区动态
澧州文化 | 《洗墨池》
作者: 彭山景区 来源:彭山景区 发布日期:2021-08-31 14:27 查看次数:

在我国各地,叫做洗墨池的名胜有很多,都和名人们读书写字有关,这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书圣王羲之的洗墨池了。据说王羲之从小爱好书法,天天练习,每天结束之后都会到池塘里洗去毛笔上残余的墨汁,天长日久,最后池塘里居然“池水尽黑”,由于他勤奋用功,最后成了名传千古的伟大书法家,写出了天下第一行书“兰亭序”。他洗笔的那口池塘,也因此被人叫做洗墨池,后人称练习书法叫做“临池”,就是这样得来的。

我们都知道,在澧县一中校园内,也有一个洗墨池,传说和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息息相关。不过它折射出来的文化,虽然也和书法有关,但更多的是激励后人刻苦读书。这个人就是北宋时期写出了《岳阳楼记》,提出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思想家和政治家——范仲淹。

范仲淹,字希文,苏州人。在他两岁的时候父亲已去世,家里非常贫困,没有什么依靠,他的母亲只好改嫁到长山朱氏家,他也改名叫做朱悦。长大后,他知道了自己原来并不是朱家的人,非常羞愧难过,于是就哭着辞别了自己的母亲,进入学堂去学习。由于他想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,实现自己宏大的理想和抱负,便日日夜夜刻苦学习,据说有五年之久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过一觉。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冲洗头脸,提醒精神。吃得也很简朴,只有稀粥,还不能吃饱。据说他隔几天都会煮一小锅稀粥,等凝结后划分成四块,每天要等到中午时分,才会开始吃其中一块来度日。

安乡人俗传范仲淹母亲下堂,带着年幼的他改嫁到长山朱氏家,朱曾经当过安乡县令,于是将范仲淹母子带到了安乡。还有人说范仲淹是在黄山头一座庙宇里读书,生活艰苦,画粥而食。范仲淹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,终于学有所成,最后中了进士,出将入相,做了后人称赞的“第一流人物”。

正因为有这样的传闻,所以范仲淹在澧州大地上,就留下来很多遗迹,澧县的洗墨池,就正是其中之一。我们从明代《嘉靖澧州志.名胜纪》里可以看见有“洗墨池”的记载,说得很清楚“在溪东书院傍,为范公游咏之地。”当时洗墨池旁边,有一所书院,叫溪东书院,也大概正是由于看中了这样一处励志的地方而兴修起来的吧。只是那时候情况并不太理想,所以也不能算是一个名胜,志书记载“今污废,未治。”意思就是池水污染严重,已经被废弃,而且也没有进行任何治理。

溪东书院兴建有一个过程。嘉靖志里提到有一位董提刑建了一座祠堂纪念范仲淹。这件事在明代天顺版《大明一统志》里说得更加清楚,应该就是南宋宝庆2年(也即1226年)的时候,湖右常平使者兼澧守科院董侯,因为非常崇敬范仲淹,仰慕他的为人,所以就在他游玩学习过的洗墨池畔兴建了一座祠堂,专门来纪念和供奉他。据说这就是溪东书院的前身,还是澧州最早的书院之一。然而根据李如圭在《溪东书院记》里面的说法,书院的历史并没有那么早。大概在元代至元年间,有一些好古之人,才兴建书院来纪念范仲淹。不管怎么说,这里都是因为范仲淹这位伟人而建立的,虽经历数百年的兴废,它一直都是作为澧州历史上的一个文脉之地被重视并保存下来。清代乾隆五十四年,(也即1789年),人们在这里重新兴建了澧阳书院,到了1902年,又改为了新式中学,即“澧州官立中学堂”。几经辗转,最后成为了澧县第一中学所在地。

范仲淹小时候曾来到澧州求学,在洗墨池旁边刻苦学习过,每一次学习结束后,他都会将毛笔和砚台拿到池塘边清洗干净。据说他“工书耽诵”,日日清洗笔砚,于是“池中水石草虫尽为墨色”,因为清洗次数太多,墨水竟然把池水染黑,这还罢了,池塘里面的石头和水草、虫子都变成了黑色。后来,人们就把这口池塘叫做“洗墨池”,成为澧州城的“内八景”之一。有点神奇的是,直到如今我们去看那池水,依然是黑色的,就好象是真的被墨水染过一样。这一奇观,常常令人感叹自然造化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那种神奇,令人充满了遐想。

洗墨池作为澧县的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的人文名胜,如今风光更加引人入胜,池岸遍植垂柳,四季风光秀丽。尤以春季为佳,柳色新绿,如烟如云,垂条依依,随风摇曳。池中石桥曲折,小亭侧立,飞檐翘角,倒影迷离,水中鱼群嬉戏,牵波逐浪,粼粼闪烁。到了夜晚,月色烟雨,朦朦胧胧,风情无限,呈现出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天然图画。“洗墨池”中有一座小岛屿名为“聚贤”(又称“潜龙岛”),因为岛上树立有车胤、范仲淹、陶澍三人的雕像,通往岛上的桥就叫“三公桥”。在这所百年名校里,这些名人的雕像并不是陡然点缀在其间,而是要凸显出洗墨池那来自历史深处的深厚文化和不息传承。据《直隶澧州志》记载,1923年澧州镇守使唐荣阳为弘扬范仲淹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精神,在池岛上曾建有“后乐碑亭”,后来被毁。2004年澧县一中修缮洗墨池时,在岛上复建纪念亭,名曰后乐亭。

范仲淹给后人留下的不是物质和财富,而是一种历经千年而从不曾磨灭的精神,这种精神就像是火种,会点燃后来那些无数的有志者心中的理想,并效法历史上的那些楷模,去完成自己精彩的人生。这大概就是洗墨池不可替代的宝贵之处,它保存了一种永不枯竭的元气,它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古老的池塘,它更是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某种精神象征。

<The End>



0
彭山景区
关于我们 | 人才招聘|商务合作|联系我们|网站地图

版权所有:彭山景区 | 华诚集团 CopyRight ©2013- 2020 PengShan All Right Reserved.

技术支持:彭山农旅文创 | 备案号:湘ICP备14009297号-2 可参考操作指南 |

咨询电话:0736-3254777
餐饮预订:0736-3340333
客房预订:0736-3254777
投诉电话:0736-3325606
救援电话:0736-33257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