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播放《彭山之恋》
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生态胜景•大爱彭山
您当前的位置: 主页 > 景区动态
澧州文化 | 《多安桥》
作者: 彭山景区 来源:彭山景区 发布日期:2021-09-09 16:38 查看次数:
 

传播澧州文化、传承澧州精神

在我们澧县境内古桥梁有很多,在县城内就有一座古桥叫多安桥。关于多安桥的故事,可以说是数不胜数,但是有很多都随着历史而消散了。我们澧县人对它都很熟悉,但是说起它的过往,不一定都很了解,我们今天看到的多安桥,已经不是它最初建成时候的样子了。

 

多安桥的历史,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四十九年(即1784年),据安佩莲《多安桥记》记载,是乾隆丙午年即五十一年(1786年)建造。起初由澧县本地士绅彭综亮倡议修建,构造了一座平桥,取名澧江桥,可惜刚刚建成就遭遇大水而被冲毁。后来彭综亮又独立修建,改名绣水桥,砌起九座桥墩,每座桥墩高八尺,但因为资金匮乏,最后没有完成这一善举,彭综亮也因此抱憾离开了人世,只留下了江水中那九座矗立的桥墩。

 

大约又过了三十多年,澧州迎来了一位新的知州,他就是至今许多澧县人都熟悉的安佩莲安大人。这位安大人在嘉庆丁丑年(即1817年)出任澧州知州,当时澧州有三件大事排上了日程,却一时没有完成,成为了澧州人心头的憾事。第一件事情是地方志已经有八十年没有编纂了,第二件事情是蜚云塔已经两百年了没有续建,第三件事情是绣水桥也数十年没有修完。在权衡之时,众口纷纭,对于绣水桥的工期,也就一直延误下来。

直到嘉庆已卯年(即1819年),分巡岳常澧守道多赉上任,问起了这件事情,并极力促成继续修桥,这才于次年将桥修起。这座桥梁是石拱桥,占地面积据说有1835平方米,有十一个桥拱,全长六十六丈(今为198米),宽有二丈四尺(今为8.7米),自桥墩起高达三丈二尺(今为8.4米),桥拱拱圈厚0.3米。拱桥石墩砌成船的形状,并从下往上呈台阶内收,形成梯型尖状,可以减缓洪水冲击的力度。桥两旁有石栏杆围护,桥两头都竖立有一座石坊,并竖立起了二十块碑,碑上记录有倡议建桥的官民姓名、守道多赉和安佩莲撰写的两篇 《多安桥记》以及后来同治年间何玉棻写的《续修多安桥记》。在桥的中间,还建了一座亭子,整个看起来,多安桥显得非常雄伟壮观。

在桥头竖立的石牌坊上,刻有一幅楹联:“四郊昨多垒,九澧兹安澜。”这副对联对仗工整,寓意深刻。上联出自儒家典籍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四郊多垒,此卿大夫之辱也。”意思是四面都有敌军的营垒,比喻形势相当危急。如果出现这种情况,就是做臣子的耻辱。澧州历史上战乱频繁,生灵涂炭,尤其是晚明清初,先后经过了李自成军、张献忠军、吴三桂军的反复蹂躏,一度出现了“路不拾遗”的荒凉景象。而下联更是一语双关,称得上是善颂善祷,要说起来,显然也是引用了一个典故。在《文选·王褒<四子讲德论>》中,有一句“天下安澜,比屋可封。”唐代大学者李善注释说:“澜,水波也,安澜,以喻太平。”对联说九澧从此就波澜不兴,再也不会出现洪灾,比喻天下太平无事,人们从此过上安宁的生活。

其实,这副对联是所谓的嵌名联,因为桥名多安,所以上联第四字为多字,下联第四字为安字。至于为什么叫做多安桥,一般人都能明白,这是为了纪念主持修桥的两位长官多赉和安佩莲。

 

据说,取多安桥这个名字,还有一个故事呢。

原来当初桥建好后,人们为新桥的名字很是伤脑筋,叫做澧江桥吧,似乎不怎么吉利,因为澧江桥一建起就给大水冲垮了,叫做绣水桥吧,更是不行,因为它压根儿就没有建成,更连累主事者一蹶不振,抱憾逝世了。不过好在建桥之前,曾经有人举行了一场扶乩仪式,来占卜什么时候桥会建好。结果据说乩坛降下了神灵,并且还批了一首预言诗,道是:“乱石森森积水隈,经营两次半虺隤。

欲知巩固题桥日,连夜加冠待汝来。”很显然,彭综亮所建的桥墩当时还在江中,所以说乱石在积水边,而且,两次修建都没有完成。要想知道什么时候会将桥建起题名,需要“连夜加冠待汝来”。这“连夜加冠待汝来”,究竟是什么意思呢?一般人茫然不解,但是自有那聪明人看出了其中的奥妙。原来,那所谓的“连夜”,就是“二夕”,两个夕字,合起来,不就是一个多字吗?那么“加冠”是什么意思呢?加冠就是字的宝盖头,宝盖头下“待汝”,汝字去掉三点水,合起来不就正是一个安字吗?众人于是恍然大悟,他们一合计,觉得真是有如神助,澧州当时的主政长官,不就正是乩神暗示的多大人和安大人吗?桥后来确实是在他们的主持下建好了,于是他们就一致决定给新桥命名为“多安桥”,这就是事情的前因后果。

 

道河的一位老师毛自银先生,在一篇写他家乡石匠的文章里提到一件趣事,曾有一位叫炳二爷的石匠,说多安桥以前叫响水桥,后来改名绣水桥,又改名兰江桥,到了清朝多大人和安大人坐镇澧州的时候,才改名叫多安桥。改名之初,老百姓很不习惯新名称,加上重新修桥的时候,多大人和安大人收了群众很多钱,又在桥的两头基础上,各浇铸了一头生铁大水牛,可能是镇水用的。老百姓都认为是多此一举,毫无必要地浪费钱财,因此整个澧州城内城外的老百姓都不大高兴,就做了一句一语双关的民谣传唱来嘲讽这两位官大人:“桥是百姓修,多安两头牛!”由此看来,所谓的德政,在民间,还是有不同的声音传下来的。也许,这些民间的声音,在某些方面更加真实地记录了历史隐蔽的侧面。

可惜的是,今天的多安桥,已经不是原先的样子了,从它建起后,澧水并没有真的波澜不起,天下也并不是一直太平。它遭遇到了重重的天灾人祸,历经了重重的磨难,又一次次重新连接起两岸。

 

同治元年(1862年)六月,雨连续下了一整个月,上游水位暴涨,巨浪滚滚袭来,多安桥桥身被冲垮为两段,三个桥拱都没有了。同治二年冬,守道何玉棻到澧州上任的第二年秋天,澧州五谷丰登,守道与知州廷桂商议筹划补修好断桥,十月分开始动工,次年十一月竣工,这就是第一次重修。

时间继续向前,清王朝终结于历史的烟尘里,到了民国二十一年(即1932年),因为陆路交通日渐发达,需要修建澧县到津市的公路,为便于新出现的机动车辆行驶,将桥面改建为公路桥,人们不得不拆除了桥亭,那座高高耸立于桥中央的亭子,于是就这样消失了。等到了民国二十四年(1935年),革命家贺龙率领军队攻打澧州的时候,为了断绝敌人的后路,炸毁了桥中间一个拱,但是不久因战事结束就修复了。最为激烈的还是民国三十二年(1943年)11月11日,当时日军侵入湖南,国民政府军第44军为了阻截日军南侵,不得不将多安桥三墩四孔炸毁,直到抗战胜利之后,才再次得以修复通车。

如今,多安桥静静地卧在栗河之上,那饱经沧桑的容颜,横亘在蓝天之下,映照在碧水之中,就像是在回味那些烽烟四起的遥远往事,沉浸在历史幽深迷离的记忆里。



0
彭山景区
关于我们 | 人才招聘|商务合作|联系我们|网站地图

版权所有:彭山景区 | 华诚集团 CopyRight ©2013- 2020 PengShan All Right Reserved.

技术支持:彭山农旅文创 | 备案号:湘ICP备14009297号-2 可参考操作指南 |

咨询电话:0736-3254777
餐饮预订:0736-3340333
客房预订:0736-3254777
投诉电话:0736-3325606
救援电话:0736-33257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