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播放《彭山之恋》
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生态胜景•大爱彭山
您当前的位置: 主页 > 景区动态
「澧州文化」||《澧州古城墙》-(下)
作者: 彭山景区 来源:彭山景区 发布日期:2021-12-14 11:10 查看次数:
「澧州文化」||《澧州古城墙》-(下)

 

传播澧州文化、传承澧州精神

 

澧州州城在隋朝以前我们无法考证,隋朝时改澧州为松州,筑城在澧水河南面,据说就是澧南广福村太平庄遗址,至今依然存在。唐宋时期,城址经常变更,在今天的澧县县城也有建过城,澧州古城墙的历史,大概就是这样子。

「澧州文化」||《澧州古城墙》-(下)

 

元贞二年(1296年),元成宗将州治迁到新城,设在新洲镇,以新洲为路治。元顺十六年(1356年)倪文俊攻陷澧州,元帅孙毅、万户许寿、张必先将镇迁到唐代李泌所筑新洲城,后来也因为战乱而被废弃。元顺二十四年(1364年)时称吴王的朱元璋平定陈理,置湖广等处中书行省,以澧州为府。直到明洪武五年(即1372年),澧州才回复到旧治,也就是今天澧县县城范围。当时的总制萧杰率领士民垒土为城,迫于当时的财力物力,垒起的城墙非常简陋。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,千户施礼修葺,未曾坚固,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,民生渐渐复苏,经济渐渐繁荣。成祖永乐元年(1404年),调动荆州、常德、永定三卫和本所的军民,取土垒土,将土城外砌以城砖,“高一丈五尺,上加女墙,周长九里三十步,外有壕。”城墙高耸,城墙厚也有一丈五尺,外围壕沟,看起来非常雄伟壮观。城内除东、南、西、北四门外,还有一门,名“游川门”。

 

其中东门城楼称江山胜概楼,是当时澧州名胜。宪宗成化年间(1469年),因为水势暴涨,城墙坍塌殆尽,当时的守备都指挥柴政命本所千户任谦重修,恢复旧观,并建文良制以阻遏水势。当时澧州州城前临澧水,后逼澹水,迫于水患,城墙基址圮毁,已经到了不得不修的程度。世宗嘉靖己未年(即1559年),分守参政刘廷诰更东门为澧阳门,南门为兰江门,西门为石慈门,北门为松滋门,游川为金川门,其中南门正当学宫也就是文庙的前面,这一段城墙如今被拆除,成了文庙的大门。神宗万历十年(即1582年),因水患而补修加固过的城墙又进行了一次重修。这次工程浩大,分成军民共修,军修三分,民修七分,长度共计一千一百二十三弓,当时东门南门之“敌台”,都有修葺。到了明朝末期,因战乱较多,城墙毁坏非常严重。

 

如今城墙墙体上还有块颜色较浅,风化严重的老城砖,极可能是明代所制造。有人说遇仙楼西侧下层五十来米、南门左右及二牌楼一段下层墙身,应该是明末或清初所筑。月台(城墙东门之“月城”,或称“瓮城”,就是江山胜概楼所在)北侧城堤的民居墙体上,还砌有明末督修城墙记事碑残体两块,可见“崇祯十二年菊月(秋季)”、“督官,粮官”等字样,说明澧州古城墙的修筑和维护,次数非常之多。

「澧州文化」||《澧州古城墙》-(下)

 

清康熙四十五年(1706),知州宋永穆仍然按照明代名称命名五门。到康熙六十年,大概是在东门江山胜概楼的旧址上,知州黄炎建了一座紫气楼。紫气东来的寓意自不待言,祈求吉祥如意的愿望并不能给古城带来长久的安宁,战乱、水患一直和古城墙相伴。乾隆二十六年(1761),知州锡尔达重修城垣,周围长一千四百七十二丈,高一丈六尺,女墙高三尺,垛口有三千三百六十八个,上用砖砌,下用石头奠基。更改五城门东为荣绣、南为晏澧、西为澹江、西北为金牛、北为清风。另外又在东门至南门适中处建小南门,以方便士兵、百姓生活来往,于是古城墙就有了六个城门。此后从乾隆五十七年(1792)到同治六年(1867)先后十次修复城垣,但目前墙体上仅留有三处记事碑(砖)刻。

「澧州文化」||《澧州古城墙》-(下)

 

《直隶澧州志》记载“道光二十一年,育婴堂前倒阙城身数丈,州牧延禧捐修”,此次修葺留存的碑刻在兰江公园内依然可见。城墙用条石青砖和桐油材料叠砌而成,基脚条石之间凿有束腰形深槽,浇上铁水衔接加固。墙体中间填土夯实,六座门均为单圆拱,并建有门楼,门楼前护城河上架有吊桥。同治大修时,城墙上有垛口1142个,垛宽3米,高1.7米,厚0.7米,另还修筑了十二座炮台,至清末民国初,城体尚属完整,门楼俱在。同治元年六月“蛟水大涨”,城体因为水势冲击多达六处崩裂溃决,2004年澧县一中修建塑胶运动场及观礼台,挖掘到1.5米以下土层的时候,可清楚地看见那次墙体溃决冲刷来的泥沙和城砖。

「澧州文化」||《澧州古城墙》-(下)

 

根据《直隶澧州志·澧州治图》和《澧县志·1949年澧县县城图》,我们可以看见古城墙的旧貌:南临兰江,有南门洲、仙眠洲、牧马洲和襄阳洲,大小四洲间水道纵横交错,城墙从遇仙楼北折,经东门(月台)至敌楼拐(也就是澧县旧供销社宿舍东侧,这一段百十来米大部分残存,如今只剩土堆了),再往北偏西百余米后西向经旧面粉厂南侧至北门(就是今天的北门口),再过万寿宫(原湘运车站,今天的万达广场处),经古金牛街北侧再斜穿旧纺织厂西区(原一叶庵、一叶小学)到小西门(也就是金牛门或者金穿门),再往省蚕科所养殖基地东面由一中西侧到大西门(即现在排水闸附近)直抵现在依然存留的一段1200余米老城墙连接到遇仙楼。

 

据民国时期《澧县县志》记载,水患战乱迭兴,城垣损毁严重,尤其是民国二十四年(1935年)六月初五,澧、澹、涔三水齐发,城破堤垮,城中公私屋宇倾倒无数,损失惨重。1943年,东门、大西门城身遭到日军轰炸,数处被毁。

 

解放后,1950年年底,县政府主持整修敌楼拐至大西门城墙,加高0.5-1.5米,后又多次修补,水患才得到平息。1973年澹水河改道,古城堤西、北堤段逐年平整,修建起公路、街道、厂房和住宅,加上澧水大堤县城段往南移,古城墙防洪功能就日渐消失。现在留存的从大西门至敌楼拐以北1300余米长的东、南城墙,完全是得益于1950年城墙内外筑土防洪而免于拆毁,后来又重新从土堤里挖掘出来,保护至今。2013年,澧州古城墙、遇仙楼、沧堰一起成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。

 

如今,我们漫步在城墙边,时不时会发现一些城砖上的砖雕字样,譬如“太”、“太平”、“一元”、“元丰”等等,这些字迹在提醒着我们,这段沧桑的古城墙历经了漫长的岁月,它在不断的倾倒和重建中,经受了战火与风浪的洗礼,延续着一种永不屈服的澧州精神!

 

资料来源:云上文澧、澧县图书馆



0
彭山景区
关于我们 | 人才招聘|商务合作|联系我们|网站地图

版权所有:彭山景区 | 华诚集团 CopyRight ©2013- 2020 PengShan All Right Reserved.

技术支持:彭山农旅文创 | 备案号:湘ICP备14009297号-2 可参考操作指南 |

咨询电话:0736-3254777
餐饮预订:0736-3340333
客房预订:0736-3254777
投诉电话:0736-3325606
救援电话:0736-3325707